一、建设目标与原则
(一)建设目标
打造一个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具备先进检测能力、高效研发水平且安全环保的食品研发检测实验室。能够精准完成食品成分分析、微生物检测、安全性评估等检测工作,为食品研发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助力开发出安全、优质、营养的食品新产品,同时为食品质量监管提供技术保障,保障消费者的饮食安全。
(二)建设原则
- 合规性原则:严格遵循《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 19489 – 2008)、《食品安全生产通用规范》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确保实验室建设和运营合法合规。
- 实用性原则:根据食品研发检测的实际需求,合理规划实验室的功能分区、设备配置和人员安排,保证实验室能够满足日常检测和研发工作的高效开展,避免资源浪费。
- 安全性原则:优先考虑实验室的安全设计,包括生物安全、化学安全、电气安全、消防安全等方面,设置完善的安全防护设施和应急处理措施,保障实验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实验室的财产安全。
- 先进性原则:在满足实用性和合规性的基础上,引入先进的检测技术、设备和管理理念,提高实验室的检测精度和研发效率,增强实验室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 环保性原则:注重实验室的环境保护,采用环保型的建筑材料、设备和实验方法,对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物进行有效处理,符合国家环境保护要求。
二、实验室功能分区规划
根据食品研发检测的工作内容和流程,将实验室划分为以下几个主要功能区域,各区域之间相互独立又便于联系,确保实验操作的有序进行。
(一)样品接收与预处理区
- 功能:负责食品样品的接收、登记、编号、暂存以及样品的前处理工作,如样品的粉碎、匀浆、提取、净化等。
- 设计要求:
- 面积根据实验室的规模和样品量确定,一般不小于 20㎡。
- 地面采用耐腐蚀、易清洁的材料,如环氧树脂地坪。
- 配备样品接收台、样品储存柜(包括常温、冷藏、冷冻储存柜)、样品预处理设备(如高速组织捣碎机、均质器、离心机、旋转蒸发仪等)。
- 设置通风橱,用于处理挥发性较强的样品和试剂,保障实验人员的健康。
(二)理化分析区
- 功能:开展食品的理化指标检测,如水分、灰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pH 值、酸度、甜度、过氧化值、酸价等项目的分析。
- 设计要求:
- 面积根据检测项目和设备数量确定,一般不小于 30㎡。
- 实验室应保持良好的通风、采光和温湿度控制,温度控制在(20±5)℃,相对湿度控制在(50±10)%。
- 实验台面采用耐腐蚀、耐高温、耐冲击的材料,如实心理化板或环氧树脂板。
- 配备各类理化分析设备,如电子天平(精度为 0.1mg 和 0.1g)、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离子色谱仪、凯氏定氮仪、索氏提取器、马弗炉、干燥箱、恒温水浴锅等。
- 合理布局实验设备,确保操作空间充足,设备之间的距离符合安全规范,便于设备的维护和校准。
(三)微生物检测区
- 功能:进行食品中微生物的分离、培养、计数和鉴定,如细菌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等)、霉菌和酵母菌等项目的检测。
- 设计要求:
- 微生物检测区应按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要求进行设计和建设,根据检测项目的生物安全风险等级确定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级别,一般至少达到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 – 2)的标准。
- 实验室应划分成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各区之间设置缓冲间或传递窗,防止交叉污染。
- 地面、墙面和天花板应采用光滑、无缝、耐腐蚀、易清洁消毒的材料,墙角和地面的交界处应做成弧形,便于清洁。
- 配备生物安全柜(A2 型或 B2 型)、超净工作台、高压蒸汽灭菌器、恒温培养箱(包括普通培养箱、厌氧培养箱、霉菌培养箱)、生物显微镜、菌落计数器、酶标仪、洗板机等微生物检测设备。
- 实验室应设置独立的通风系统,采用全新风送风,排风经过高效空气过滤器(HEPA)过滤后排放,避免污染环境。
- 配备完善的消毒设施和用品,如紫外线消毒灯、消毒液喷雾器、消毒纸巾等,定期对实验室进行清洁和消毒。
(四)研发试验区
- 功能:开展食品新产品的研发工作,包括配方设计、工艺优化、样品试制和性能测试等,如新型饮料、保健食品、休闲食品、方便食品等的研发。
- 设计要求:
- 面积根据研发项目的规模和需求确定,一般不小于 40㎡,可根据实际情况划分成多个小的研发单元。
- 实验室应配备与食品研发相关的设备,如小型食品加工设备(榨汁机、搅拌机、烤箱、蒸煮锅、油炸锅、速冻机等)、感官评价设施(感官评价室、评价桌椅、照明设备等)、产品质量检测设备(如质构仪、色差仪、黏度计等)。
- 研发试验区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便于根据不同的研发项目调整设备布局和实验条件。
- 设置专门的样品储存区域,用于存放研发过程中产生的样品,包括常温、冷藏和冷冻储存设施。
(五)辅助功能区
- 办公室:用于实验室管理人员和实验人员的日常办公、资料整理、会议交流等工作,面积根据人员数量确定,一般每人不小于 6㎡,配备办公桌、椅子、文件柜、电脑、打印机、传真机等办公设备。
- 试剂储存区:分为普通试剂储存区和危险试剂储存区。普通试剂储存区用于存放一般的化学试剂,配备试剂柜、通风设备等;危险试剂储存区用于存放易燃易爆、剧毒、腐蚀性等危险试剂,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设计和建设,设置防爆墙、防爆门、通风橱、泄漏收集设施等,危险试剂应分类存放,并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
- 仪器设备维修与校准区:用于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维修和定期校准工作,配备必要的维修工具、校准标准物质和设备,如万用表、示波器、标准砝码、标准溶液等。
- 卫生间与更衣室:卫生间应设置在实验室附近,方便实验人员使用,地面和墙面采用易清洁消毒的材料,配备洗手池、洗手液、烘干机等设施;更衣室应设置衣柜、鞋柜、洗手池等设施,实验人员进入实验室前应在更衣室更换实验服、鞋套等防护用品。
三、基础设施建设
(一)建筑结构
实验室的建筑结构应符合国家建筑设计规范和实验室建设的特殊要求,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能够承受实验设备和仪器的重量。墙体应采用轻质隔墙或砖墙,便于实验室的分隔和改造;天花板应采用防火、防潮、易清洁的材料,如轻钢龙骨石膏板或铝合金扣板;地面应根据不同的功能区域选择合适的材料,如样品接收与预处理区、理化分析区采用环氧树脂地坪,微生物检测区采用 PVC 卷材地面或环氧树脂地坪。
(二)通风系统
- 整体通风:实验室应设置完善的整体通风系统,采用机械排风方式,确保实验室内部空气的流通和新鲜,降低室内有害气体和粉尘的浓度。通风系统的排风量应根据实验室的面积和实验内容确定,一般每小时换气次数不小于 8 – 12 次。
- 局部通风:在样品接收与预处理区、理化分析区、微生物检测区等产生有害气体、粉尘或生物气溶胶的区域,应设置局部通风设施,如通风橱、生物安全柜、万向抽气罩等。通风橱的面风速应控制在 0.5 – 0.8m/s,生物安全柜的性能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万向抽气罩应根据实验设备的位置和数量合理布置,确保有效的捕集有害气体。
(三)水电系统
- 供水系统:实验室的供水系统应满足实验用水的需求,包括普通自来水、蒸馏水、去离子水等。普通自来水用于实验室的清洁、设备冷却等;蒸馏水和去离子水用于实验分析和仪器设备的运行,应设置专门的蒸馏水制备装置和去离子水制备系统,并配备相应的储存设施和输送管道。供水管道应采用耐腐蚀、无污染的材料,如不锈钢管或 PPR 管,管道的布置应合理,避免交叉污染,阀门应采用优质的截止阀或球阀,便于控制和维修。
- 供电系统:实验室的供电系统应保证稳定、可靠,采用双回路供电方式,防止突然停电影响实验工作的正常进行。根据实验设备的功率和用电需求,合理设计供电线路和配电箱,确保每个实验区域和设备都有独立的供电回路和过载保护装置。实验室的电气设备应符合国家电气安全标准,接地系统应良好,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对于高精度的实验仪器设备,如电子天平、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高效液相色谱仪等,应配备稳压电源或 UPS 不间断电源,以保证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检测数据的准确性。
(四)温湿度控制系统
- 温度控制:根据不同功能区域的要求,采用空调系统或暖气系统对实验室的温度进行控制。理化分析区和研发试验区的温度控制在(20±5)℃,微生物检测区的温度控制在(25±2)℃,样品储存区的温度根据样品的要求分别控制在常温(10 – 30℃)、冷藏(2 – 8℃)和冷冻(-18℃以下)。
- 湿度控制:采用除湿机或加湿器对实验室的相对湿度进行控制,一般实验室的相对湿度控制在(50±10)%,微生物检测区的相对湿度控制在(40 – 60)%,以保证微生物的正常生长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温湿度控制系统应配备自动监测和报警装置,实时监测实验室的温湿度变化,当温湿度超出设定范围时,能够及时发出报警信号,以便工作人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四、设备配置
(一)样品预处理设备
- 高速组织捣碎机:用于食品样品的粉碎和匀浆处理,要求转速高、粉碎效果好,能够处理不同类型的食品样品,如肉类、蔬菜、水果、谷物等。
- 均质器:用于将食品样品制成均匀的混悬液,便于后续的检测分析,适用于液体或半固体食品样品的处理。
- 离心机:用于分离食品样品中的固液混合物或不同密度的液体成分,根据分离需求选择不同转速和容量的离心机,如低速离心机(转速小于 10000r/min)、高速离心机(转速 10000 – 30000r/min)和超速离心机(转速大于 30000r/min)。
- 旋转蒸发仪:用于浓缩食品样品中的溶剂或提取液,通过旋转蒸发瓶在水浴锅中加热旋转,使溶剂蒸发并冷凝回收,提高样品的浓度和纯度。
- 固相萃取仪:用于食品样品中目标化合物的分离和富集,通过固相萃取柱对样品中的杂质进行吸附,然后用洗脱剂将目标化合物洗脱下来,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二)理化分析设备
- 电子天平:用于食品样品的称量,根据称量精度的要求选择不同精度的电子天平,如精度为 0.1mg 的电子天平用于微量样品的称量,精度为 0.1g 的电子天平用于常规样品的称量。
-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用于食品样品中某些成分的定量分析,如维生素、色素、防腐剂等,通过测量样品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根据朗伯 – 比尔定律计算样品中目标成分的含量。
-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用于食品样品中金属元素的检测,如铅、汞、镉、砷、铜、锌、铁等,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准确性高的特点。
- 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用于食品样品中有机化合物的分离和定量分析,如糖类、氨基酸、维生素、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食品添加剂等,能够实现复杂混合物的高效分离和准确检测。
- 气相色谱仪(GC):用于食品样品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检测,如脂肪酸、醇类、醛类、酮类、农药残留等,具有分离效率高、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的优点。
- 离子色谱仪(IC):用于食品样品中无机阴离子和阳离子的检测,如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硝酸根离子、钠离子、钾离子、钙离子、镁离子等,适用于食品中盐类、添加剂等的分析。
- 凯氏定氮仪:用于食品样品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通过凯氏消化法将样品中的蛋白质转化为氨,然后用滴定法测定氨的含量,从而计算出蛋白质的含量。
- 索氏提取器:用于食品样品中脂肪含量的测定,通过有机溶剂回流提取样品中的脂肪,然后蒸发溶剂,称量脂肪的质量,计算脂肪的含量。
- 马弗炉:用于食品样品中灰分含量的测定,将样品在高温下灼烧,使有机物质燃烧分解,留下的无机物质即为灰分,通过称量灰分的质量计算灰分的含量。
- 干燥箱:用于食品样品的干燥处理,如水分含量的测定、样品的预处理等,根据干燥温度的要求选择不同类型的干燥箱,如电热鼓风干燥箱、真空干燥箱等。
- 恒温水浴锅:用于食品样品的恒温加热或反应,如酶解反应、化学滴定等,能够精确控制水温,保证实验条件的稳定性。
(三)微生物检测设备
- 生物安全柜:用于保护实验人员、样品和环境免受生物气溶胶的污染,是微生物检测实验室的关键设备之一,根据使用需求选择 A2 型或 B2 型生物安全柜。
- 超净工作台:用于营造局部无菌的操作环境,用于微生物的分离、接种、培养等操作,根据气流方向分为垂直层流超净工作台和水平层流超净工作台。
- 高压蒸汽灭菌器:用于微生物培养基、实验器具和样品的灭菌处理,根据灭菌容量和压力的要求选择不同类型的高压蒸汽灭菌器,如手提式高压蒸汽灭菌器、立式高压蒸汽灭菌器、卧式高压蒸汽灭菌器等。
- 恒温培养箱:用于微生物的培养和生长,根据微生物的培养需求选择不同类型的恒温培养箱,如普通培养箱(适用于细菌培养,温度控制在 37℃左右)、厌氧培养箱(适用于厌氧菌培养,营造无氧环境)、霉菌培养箱(适用于霉菌培养,温度控制在 25 – 28℃,相对湿度控制在 70 – 80%)。
- 生物显微镜:用于观察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染色特性,进行微生物的鉴定,配备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和目镜,满足不同的观察需求。
- 菌落计数器:用于对培养皿中的菌落进行计数,提高计数的准确性和效率,可分为手动菌落计数器和自动菌落计数器。
- 酶标仪:用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免疫学检测方法,通过测量酶标记物的吸光度,确定样品中目标物质的含量,适用于食品中致病菌、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等的快速检测。
- 洗板机:与酶标仪配套使用,用于清洗酶标板,去除未结合的试剂和杂质,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重复性。
(四)研发试验设备
- 小型食品加工设备:根据研发项目的需求配备相应的小型食品加工设备,如榨汁机、搅拌机、烤箱、蒸煮锅、油炸锅、速冻机、挤出机、制粒机等,用于食品样品的试制和工艺优化。
- 感官评价设施:建立专门的感官评价室,配备评价桌椅、照明设备、样品制备区等,评价室的环境应安静、舒适、无异味,照明条件应符合感官评价的要求,确保评价人员能够准确评价食品的感官品质,如色泽、香气、滋味、质地等。
- 产品质量检测设备:除了上述的理化分析设备和微生物检测设备外,还可配备一些专门用于食品产品质量检测的设备,如质构仪(用于测定食品的硬度、弹性、咀嚼性等质构特性)、色差仪(用于测定食品的色泽参数,如 L*、a*、b * 值)、黏度计(用于测定食品的黏度,如液体食品、半固体食品的黏度)、持水性测定仪(用于测定食品的持水性,如肉类、水产品的持水性)等,用于对研发的食品样品进行全面的质量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