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提供实验室整体设计咨询、实验室家具、实验室暖通系统、实验室水电系统、实验室纯水系统等解决方案

上海鑫睿实验室系统工程供应商

20年 实验室系统工程供应商
自创品牌 “Sinrise” “鑫睿”

关注微信公众号

7X24小时全国咨询热线:
13616264916

公司新闻

公司新闻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公司新闻

医院检验科科学布局指南:功能、流程与安全的三维设计

发布时间:2025-08-29来源:上海鑫睿实验室系统工程供应商

医院检验科作为临床诊断的 “核心枢纽”,其布局合理性直接影响检验效率、结果准确性及生物安全防护水平。科学的布局需遵循 “功能分区明确、流程动线清晰、安全防护到位” 的原则,结合检验项目特性(如生化、免疫、微生物、临检等)与医院整体规划,构建高效且合规的工作空间。
一、核心功能分区:按 “污染程度 + 检验类型” 划分,杜绝交叉感染
检验科布局需严格区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同时按检验项目特性细分功能单元,确保各区域独立运行、互不干扰。
1. 清洁区:保障试剂与人员安全的 “基础防线”
  • 功能定位:用于试剂储存、耗材准备、人员办公及样品接收前的预处理,无直接生物污染风险。
  • 核心区域
  • 试剂仓库:需恒温(2-8℃冷藏区 + 常温区)、恒湿(湿度 40%-60%),配备防爆灯、通风系统及试剂分类货架,剧毒试剂需单独上锁存放,并安装监控与温湿度报警装置。
  • 耗材室:存放一次性采血管、离心管、移液器吸头等无菌耗材,需与试剂仓库分开,避免化学试剂污染耗材,同时设置拆包区与灭菌后的耗材存放区,做到 “未灭菌 - 已灭菌” 物理隔离。
  • 办公区:包括医生办公室、护士站及报告审核区,需紧邻样品接收区(半污染区),方便人员沟通,但需通过玻璃隔断或缓冲门分隔,避免办公区被样品污染。
2. 半污染区:样品流转与预处理的 “过渡地带”
  • 功能定位:承接临床送检样品,进行登记、离心、分装等预处理,是清洁区与污染区的衔接环节,需严格控制人员与样品动线。
  • 核心区域
  • 样品接收台:设置在检验科入口附近,配备扫码登记系统、样品暂存架(区分待处理、已处理)及应急生物安全柜(用于破损样品处理),台面需耐酸碱、易清洁,下方安装废液收集槽。
  • 预处理室:紧邻样品接收区,放置离心机、移液器、样品分装台等设备,地面铺设防滑防水地砖,墙面贴耐擦洗瓷砖至 1.5 米高,避免样品泄漏后污染扩散。同时设置独立的洗手池与紧急喷淋装置,满足人员应急清洁需求。
3. 污染区:检验操作与废物处理的 “核心区域”
  • 功能定位:开展具有生物污染风险的检验项目(如微生物培养、血液涂片、生化反应等),需具备严格的防护与消毒条件,且与其他区域完全物理隔离。
  • 核心区域细分
  • 临检区(血常规、尿常规):放置血球分析仪、尿沉渣分析仪等设备,需靠近样品预处理室,缩短样品转运时间;设置独立的标本制备台与仪器操作区,台面间距不小于 1.2 米,方便人员操作与设备维护。
  • 生化免疫区:配备生化分析仪、化学发光仪等大型设备,需单独划分试剂加样区与仪器检测区,避免试剂交叉污染;地面需承重能力强(每平方米不低于 500kg),墙面安装强电插座(380V)与接地装置,满足设备用电需求。
  • 微生物室:按 “三区两缓冲” 设计(准备区、培养区、鉴定区,加样缓冲间、接种缓冲间),各区域通过传递窗传递样品,避免空气流通导致污染;培养区需恒温恒湿(温度 25-37℃,湿度 50%-60%),配备生物安全柜(二级及以上)、高压灭菌锅,排气系统需安装 HEPA 过滤器,确保排出空气无菌。
  • 废物处理间:紧邻污染区出口,用于存放医疗废物(如用过的采血管、吸头、培养基),需划分 “感染性废物”“化学性废物”“损伤性废物” 存放区,配备带盖垃圾桶与消毒设备(如紫外线灯、臭氧发生器),且需远离清洁区与人员通道,避免废物泄漏造成污染。
二、流程优化:人员、样品、废物 “三线分离”,提升效率
检验科布局需避免 “人员交叉、样品迂回、废物混放” 问题,通过动线设计实现 “高效流转 + 安全防护” 双重目标。
1. 人员动线:单向流动,减少交叉感染
  • 清洁区人员(如试剂管理员、办公人员):从检验科专用通道进入清洁区,如需进入半污染区,需通过缓冲间更换防护服、洗手消毒,禁止直接进入污染区。
  • 检验人员:从半污染区入口进入,更换工作服、戴手套口罩后,进入污染区操作;操作结束后,需在污染区出口的消毒间进行全身消毒,再进入半污染区或清洁区,禁止穿着污染区工作服进入其他区域。
  • 临床医护人员 / 患者:仅允许在样品接收台递交样品,禁止进入半污染区与污染区,通过窗口或扫码系统完成样品交接,避免无关人员干扰检验流程。
2. 样品动线:最短路径,避免二次污染
  • 送检样品:从医院物流通道(或临床科室专用通道)直达样品接收台,登记后通过传递窗进入预处理室,预处理完成后,按检验类型通过专用转运箱(标注检验项目、编号)送至各检验区,全程避免样品暴露在开放环境中。
  • 检测后样品:临检、生化样品需在检测区暂存 72 小时(以备复查),存放于带锁冰箱(温度 2-8℃);微生物样品检测后需经高压灭菌处理,再作为感染性废物移交废物处理间,避免样品残留造成污染。
3. 废物动线:独立通道,闭环处理
  • 医疗废物:各检验区产生的废物需分类装入专用包装袋(感染性废物用黄色袋,损伤性废物用锐器盒),每日定时由专人通过污染区专用通道(与人员动线分开)转运至废物处理间,经消毒、称重后,由医院指定的医疗废物处理公司回收,全程记录转运时间与数量,确保可追溯。
三、安全与细节设计:满足合规要求,保障长期运行
1. 生物安全防护:从 “硬件” 到 “制度” 双重保障
  • 通风系统:清洁区采用普通空调通风,半污染区与污染区采用负压通风(污染区负压不低于 - 10Pa,半污染区不低于 - 5Pa),避免空气从污染区流向清洁区;各区域出风口安装 HEPA 过滤器,定期更换(每 6 个月一次)并记录。
  • 消毒设施:污染区每间实验室配备紫外线消毒灯(每 10 平方米安装 1 盏,照射强度不低于 70μW/cm²),每日工作结束后消毒 30 分钟;地面、台面每日用 500mg/L 含氯消毒剂擦拭,设备表面用 75% 酒精消毒,避免交叉污染。
2. 基础设施:适配设备与人员需求
  • 水电设计:污染区每个检验单元配备独立的水电回路,避免设备同时启动导致跳闸;试剂仓库与微生物培养区安装备用电源(UPS),确保断电后设备正常运行(续航时间不低于 2 小时)。
  • 空间预留:各检验区预留 10%-15% 的空闲空间,用于后期设备更新或扩建;走廊宽度不小于 1.8 米,方便设备搬运与人员疏散;电梯口与通道转角处设置防撞条,避免设备碰撞损坏。
3. 合规性要求:符合国家标准与行业规范
  • 遵循《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GB 50346-2011),污染区与半污染区的墙面、地面、天花板需采用无缝衔接设计,避免缝隙藏污纳垢;
  • 微生物室、生化免疫区等区域需通过当地疾控中心的生物安全评估,取得《生物安全实验室备案证书》后方可投入使用;
  • 定期开展布局合规性检查,每 2 年进行一次空间改造评估,根据检验项目增加或设备更新调整布局,确保始终符合最新行业标准。
四、不同规模医院的布局适配建议
  • 社区医院检验科(面积 50-100㎡):简化分区,可将清洁区(试剂 + 办公)与半污染区(样品接收 + 预处理)合并为 “前区”,污染区(临检 + 简单生化)作为 “后区”,通过屏风或矮墙分隔,重点保障样品接收台与废物处理间的独立性。
  • 二级医院检验科(面积 100-300㎡):按 “清洁 - 半污染 - 污染” 三区划分,细分临检、生化、微生物三个核心检验区,微生物室需单独设置缓冲间,配备二级生物安全柜,满足基础检验与感染控制需求。
  • 三级医院检验科(面积 300㎡以上):实现全功能分区,增加分子诊断区(PCR 实验室,按 “试剂准备 - 样本制备 - 扩增 - 产物分析” 四区设计)、血液流变区等专项区域,各区域配备独立的空调与通风系统,动线设计采用 “单向循环” 模式,最大限度减少交叉污染。